3月 28日,第十九届 “金法槌杯” 模拟法庭大赛初赛圆满收官。上海杉达学院代表队凭借紧密协作与顽强拼搏,在赛场上全力以赴,最终取得初赛本科生场三等奖的佳绩。
(图片截取自上海大学法学院公众号)
上海市法学会和上海大学主办的“金法槌杯”模拟法庭由上海大学法学院创办于2009年5月,是华东地区举办最早、影响最大的跨区域实战型模拟法庭大赛,经过15年、18届的举办,逐渐摸索出一套无底稿、无排练、真案例的实战型模拟法庭的组织实施方案。近年来,大赛影响力不断增强,参赛院校基本覆盖了法学学科评估A以上高校及985高校的大部分院校,并有港澳地区高校参赛,赛事得到人民日报、中国新闻网、上海教育电视台、新民晚报、上海法治报、中国社会科学网、社会科学网等权威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与深入报道。据悉,此次比赛本科生场共78所高校参加,创历届大赛之最。
我院法学系历来高度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参与各类类专业竞赛。为组织好本次比赛的参赛工作,法学系专门安排沈晖主任担任本次比赛的指导老师。2月26日,经自主报名和严格选拔,最终确定由23级徐秋笛同学担任领队,23级方艳婷、翟馨怡和朱昀熠组成本科生代表队,代表上海杉达学院参赛。
(赛队合照)
在备赛的过程中,每一位队员都积极主动。即使面对时间紧迫等一些不利条件,大家也从未有过丝毫退缩,始终洋溢着高昂的比赛热情,彰显出坚韧的比赛精神。一旦案情出现最新变化,队员们迅速响应,即刻调整文书思路。还会围绕案情细节精心绘制思维导图,全力投入类案检索,一丝不苟地完成检索报告。为了做到心中满意的标准,队员们对每一处细节都反复打磨,对每一个争议焦点都深入探讨,对每一项法理知识都追根溯源、反复深究。
整个备赛期间,队员们严格依照既定的时间规划,秉持着严谨认真的态度,脚踏实地,稳步推进每一项任务。一旦遭遇棘手难题,大家都积极主动且虚心地向老师们寻求专业援助。沈老师更是全程全力投入辅导,无论队员何时需要,她总能巧妙协调时间,毫无保留地分享知识经验。对于队员提出的问题,沈老师也会提前做足功课,精心准备应对策略。在沟通交流时,她尤其注重细节与引导方式,从多个维度启发队员思考,助力大家梳理复杂案情中的关键线索,将纷繁复杂的信息有序串联,搭建起清晰的逻辑架构,使队员们对案件有更透彻的理解。
平日里,只要下课铃一响,参赛队员们便迅速集结,全身心地投入到文书撰写与案情研讨之中。不仅如此,队员们还频繁与指导老师进行线上连线交流。在线上沟通时,思维碰撞出激烈火花,老师们凭借丰富的经验分享相似案例的处理技巧,给出独到见解,不断优化备赛方案,让整个团队以最佳状态迎接比赛的到来。
参与这次大赛,对所有队员来说都意义非凡。备赛时,梳理案情、打磨文书的日子虽辛苦,却让大家都收获满满,真切认识到法律实务并非书本知识的简单应用,每个细节、论证都关乎公平正义。在团队协作中,大家共同见证到了集体智慧的力量。从最初对复杂案情的迷茫,到经多次讨论逐渐明确方向,大家的观点在交流中不断升华,专业能力在不断提升,意志也得到了磨练。
此次比赛充分展现了胜祥商学院法学系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探索与创新,有力地促进了实务经验与理论能力的深度融合。通过积极支持、精心培训、全力保障学生参赛,我系切实履行了传播与创造法学知识、弘扬与引领法律文化、服务与奉献法治社会的使命与担当。未来,我系将持续发力,进一步支持和培养更多优秀的法律人才。
供稿:徐秋笛